icon

iPhone 16会杀死大模型APP吗?

来源:
字母榜
发布时间:2024-06-15
收藏收藏
分享
  • 复制链接
  • 微信扫一扫

乘着AI东风,市值上呈现你追我赶之势的微软和苹果,在关于AI的下一步发展上,却有了不一样的心思。

近期,微软官宣,将于2024年7月10日起正式停止其Copilot GPTs服务,距离后者正式发布仅间隔了3个月。根据官方解释,未来GPT的重点,微软将会从个人消费者市场转向商业和企业场景。

在微软放弃跟一众大模型APP争抢C端市场之际,苹果则借助自定义的AI(Apple Intelligence)智能系统,依托iPhone、iPad、Mac等终端硬件,有了强势杀入文心一言、通义、豆包、Kimi、腾讯元宝等一众大模型APP后花园的野心。

尽管苹果AI还是期货产品,要等到今年秋季后才能上手体验(中国用户可能要等到明年),但并不妨碍资本市场的追捧。WWDC2024主题演讲结束两天来,苹果股价先跌后涨,截至6月14日,其总市值已站上32852亿美元高位,成功超越微软的32820亿美元,夺回全球上市公司市值第一宝座。

重新赢得资本市场拥抱的一大因素,离不开苹果在生成式AI方面“人有我亦有”的追赶姿态。

当下一众大模型APP常见的功能,如自动生成邮件回复内容、语音转文字并生成摘要,文生图等,苹果统统给安排了个遍。

用户跟大模型APP之间基于自然语言的多轮对话,现在也可以在苹果Siri上得以体验。融入AI升级后的Siri,不仅具备理解上下文的新能力,还支持用户像使用ChatGPT等大模型APP般,通过输入文字的方式互动,而不再仅限于语音互动。

Siri所代表的AI助手赛道,正发展成为大模型应用落地的热门场景之一。“它确实能够让手机的操作系统占领很多用户的时间,因为可以满足很多多样化的需求,就相当于把很多价值从APP里拉到手机上。”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点评道。

新的冲突便在所难免。一个可以跨APP给出答复的Siri,无疑将在使用便利性上击败大多数大模型APP,从而在客观上抢走后者的部分用户。毕竟,苹果借助硬件产品已经在全球聚拢了超过20亿的用户,而大模型APP中用户规模最大的ChatGPT,日活跃量还远不到1亿,国内豆包、文心一言等头部APP,日活跃量更是徘徊在百万级别。

借助终端硬件载体的渠道优势,从而抢走乃至杀死第三方软件风头的事迹,在手机领域早已多次上演。

智能手机刚刚崛起之时,受限于各家厂商在操作系统层面尚未完成深度定制,一批第三方应用市场由此诞生并发展壮大。到2014年,排在市场前五位的应用商店分别为百度手机助手、360手机助手、应用宝、91助手以及豌豆荚,之后才是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自带的应用商店。

但好景不长,随着各个手机厂商陆续完成基于安卓系统的深度定制UI,叠加手机出货量的增长,第三方应用市场的装机量随即暴跌。到2016年,手机厂商自带的应用商店,便在市场份额上完成了对前者的反超。

同样被视为操作系统级的AI对话助手,会再上演一次手机厂商后来居上的故事吗?

01

“产品体验上的趋同,给了iPhone等手机厂商争抢用户的机会。”手机厂商前高管徐立说道。

表现在落地场景,在技术难有大的突破之下,国内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互联网大厂,都致力于努力寻找自己的PMF(产品市场契合度),以完成商业化的闭环,但却都尚未有所收获。

强大如Meta,即便手握全球最强开源模型Llama系列,在最新发布的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其创始人扎克伯格也不得不坦陈:“即使将我们的许多现有资源转移到AI上,在我们从这些新产品中获得大量收入之前,我们仍然需要扩大我们的投资范围......这将是一个持续多年的投资周期。”

自带一系列高频应用的终端手机,天然便具备AI大模型落地的诸多场景,一如苹果智能系统对外展现的那样,苹果要做的不是费尽心思为用户凭空创造一个大模型APP,而只是把当前的生成式AI融入现有iPhone的各类应用之中。

iPhone的AI应用策略,与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的某些观点不谋而合。相比重构新的场景,在朱啸虎看来,大模型反而更加利好每个行业中的现有玩家,“已经拥有使用场景的玩家,通过ChatGPT等大模型很容易就能为自己的产品加上人工智能的功能,如眼下的智能客服。”

根据Canalys统计数据,到2028年,全球AI手机出货量将达到54%。智能手机(以及PC)的端侧AI将为设备厂商带来至少三种盈利模式:AI即功能、AI即服务和AI即界面。“对苹果来说,加入AI大军并不仅仅是为了追赶行业潮流,由此带来提高营收的机会潜力不容小觑。”Canalys分析师指出。

技术难以拉开差距之外,国内大模型初创公司的产品负责人李振给出了另一个苹果后发也可能先至的原因,即大模型APP目前尚未构建起产品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

尽管在过去一年多时间内,国内大模型玩家推出了数十款AI产品,但表现最好的头部大模型APP日活跃量也仅在百万级别,对比超10亿的现有移动互联网用户,这意味着AI产品的渗透率还不到1%。

为了尽可能提高用户渗透率,抢占规模效应,互联网大厂和部分明星创企正掀起一场新的AI产品投流之战,覆盖渠道从B站、小红书抖音等,一路扩展到了小众垂类的小宇宙等播客平台。

路子更野的部分大模型产品,甚至连弹窗推送都没放过。近期,字母榜(ID:wujicaijing)观察到,Kimi如新闻资讯一般,向部分用户主动推送问题,如“你知道IKEA吗?”

规模效应不显的状况,并非仅限于国内大模型竞争之中。在今年的谷歌I/O大会上,被问到如何看待“OpenAI的截和式发布”时,谷歌CEO皮查伊说道:“当我们正处于AI的拐点上时,我看到的是机会,所以如果把这个时间线拉长,那么某一天发生的某一件事就都无关紧要了。”

李振进一步解释道,在产品规模效应缺失之下,各家大模型产品的功能上新,究竟是晚了一个月还是半年,并不足以拉开竞争差距。

这也能部分解释为什么当苹果在AI功能上新上姗姗来迟后,仍能撬动资本市场的青睐,并一度超越微软,重回全球市值第一的位置。毕竟,借助iPhone、iPad和Mac的全球保有量,苹果AI产品一经上市,便有望坐拥数亿用户规模。

02

赶在苹果更新AI功能之前,早已有不少人看到了以硬件作为大模型载体,从而完成AI产品规模扩张的机会。

OpenAI联合创始人、特斯拉自动驾驶前负责人安德烈·卡尔帕西便曾将对话式AI产品描述为一种新的操作系统,因为它们能够检索文件、编写代码和运行程序,还能理解音频、图像和人类指令。

开发硬件,就是为上述新操作系统寻找合适外壳的过程。

早在去年9月份,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就被爆出计划联手苹果前首席设计师乔尼·艾维,讨论开发一种新的AI硬件设备的消息,甚至有意拉软银孙正义入伙,希望从后者手中融资超10亿美元,用以打造“人工智能的iPhone”。

当时的OpenAI,尽管已经凭借GPT-4大模型产品的发布,估值飙涨至800亿-900亿美元,成为继Space X和字节跳动之后的全球估值第三高创业公司,但仍未探寻到清晰的商业化路径,且用户增长也开始陷入平缓状态,硬件成为奥特曼帮助OpenAI打开新的商业想象空间,以及用户增长渠道的一箭双雕之举。

与奥特曼抱有同样想法的大模型玩家,可能还包括字节。近期,有媒体爆料字节以5000万美元代价,收购了中国耳机制造商Oladance。此举被认为是字节管理层看到了可穿戴设备成为AIGC服务平台的潜力。

就连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都感叹,智能眼镜会是谷歌新一代多模态AI产品Project Astra的“完美硬件”,可惜谷歌发布智能眼镜是在10年前:“不幸的是,我们搞错了时间。我真希望实际能把握得更好一些。”

奥特曼同样对AI应用于智能眼镜表示青睐,在近期对外采访中提到,自己一直对AR眼镜或其他设备能够实时地与世界交流、感知事物变化的前景充满期待。

在与乔尼·艾维和孙正义的三方合作被曝光之前,奥特曼更是在2020年便出手投资了一家消费级AI硬件初创公司Humane,该公司去年底发布的首款硬件Ai Pin,被视为“AI 时代的新iPhone”,其内置了OpenAI的大模型技术。

但“人工智能的iPhone”并不容易打造。离Ai Pin亮相仅仅过去半年时间,今年5月份,发展不利的Humane便被曝出卖身消息。

相比苹果在WWDC上展示的跨APP调度能力,当前的AI硬件往往只是简单把大模型与终端设备拼凑在了一起,大部分体验甚至可以被手机中的某一个大模型APP直接替代掉,“用户为什么还要花等同于一部手机的价钱(Ai Pin发售价699美元),买这些体验还不如手机的AI硬件呢?”徐立指出。

03

随着苹果AI功能即将上线,除了在与大模型APP的竞争中分流后者的用户外,苹果还有望借助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反馈,进一步升级迭代iPhone等设备上的AI产品体验。

在苹果对外分享的技术博客中,支撑Apple Intelligence运行的模型架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包括苹果自研的端侧模型、云端模型和接入OpenAI的GPT-4o等第三方模型。

这也是苹果首次对外披露自研模型的参数和性能表现。Apple Intelligence的端侧语言模型,参数量约为30亿,其在测试设备iPhone 15 Pro上的处理速度,可以达到每秒生成30个token,初始响应延迟约0.6毫秒。

根据苹果展示的对比测试结果,3B级端侧小模型,足以比肩主流7B级模型能力,云端模型效果更是堪比GPT-4 Turbo级别,仅比OpenAI最先进的量产模型GPT-4o差一些。这也是苹果选择将GPT-4o作为Siri能力补充的主要原因所在。

在苹果CEO蒂姆·库克看来,一个好的AI产品,“它必须理解你,并扎根于你的个人背景,比如你的日常生活、你的人际关系、你的交流等等。它超越了人工智能。它是个人智能。”

但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路径上,苹果AI眼下仍面临规模效应侧的两大挑战。

表现在适配的终端硬件上,受限于内存和芯片,苹果AI只能跑在iPhone 15 Pro/15 Pro Max,以及配备了M1及以上芯片的Mac上。这意味着在苹果现有超22亿的设备保有量中,仅有一小部分才能体验到今年秋季到来的AI新功能。

更糟糕的是,苹果AI将分阶段陆续推送,秋季只有英文版本上线,这意味着作为iPhone全球主力市场的中国地区,可能要等到明年才有望体验到苹果的AI功能。

苹果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克雷格·费德里吉表示,苹果正在努力寻找将“Apple Intelligence”引入中国市场的方法,“虽然目前没有具体的时间表,但这肯定是我们想要做的。”

早在今年3月份,库克访华之际,就有消息传出苹果有望跟百度达成合作,将后者的文心大模型引入iPhone 16等苹果设备之中。截至目前,双方尚未有进一步消息传出。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在称赞Apple Intelligence套件对使用者很实用之外,便直言不讳表示,其没法全球同时上市、整合ChatGPT之关键卖点能否在中国市场使用等,也在加剧投资人的担忧情绪。

2024年第一季度,iPhone在华销量逆势下跌,在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时隔两年首次回暖之际,苹果出货量同比下降25%,跌至1000万部,也成为国内TOP5厂商中降幅最大的一家。

相比从一众大模型APP手中争抢用户,库克更在意的,可能是AI加持后的iPhone,能否引发一波新的换机潮。

相关企业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法人:崔珊珊
注册资本:4520万美元
主营:搜索平台、大数据服务、电子地图、影视软件、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平台、音乐软件、游戏、短视频平台、新闻资讯、消费电子、云服务、网页建设、互联网综合、蓝牙音箱、智能音箱、音箱、WIFI音箱、家用音箱、USB路由器、人工智能平台、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雷军
注册资本:185000万人民币
主营:智能手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小米手机、小米客户服务、智能电视、互联网增值服务、小米电视、激光电视、智能电视机、液晶电视、小米支付、小米金融、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互联网智能电视、小米手环、耳机、蓝牙耳机、智能家电、充电器、电饭煲、小米家电、小米云服务、小米消息推送服务、智能消费电子产品、智能家居产品、物流平台服务、数码产品、充电、手机配件、充电数据线、路由器、电动滑板车、小米大病保、小米落地扇、电视盒子、数据线、数码配件、手机充电器、手机游戏运营商、小家电、手机通讯、互联网电视机顶盒、硬件产品维修服务、工具软件、手机数码、电视、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家庭产品、移动电源、家电、笔记本、互联网电视、广告服务、蓝牙音箱、IH电饭煲、互联网、充电宝、小米司机、电子产品、网络设备、手机、高压电饭煲、电脑配件、高清电视机、智能音箱、鼠标垫、滑板车、儿童手表、广播电视节目、家用智能路由器、家庭服务产品、插座、对讲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闪充充电器、智能产品、流量服务、智能家居生态链、小灵通、风扇、电商平台、对讲机聊天功能、智能硬件、智能开关、平衡车、家用电器、烟雾报警器、指纹锁、BB煲、家人防骗险、众筹平台、系统分身、MIUI安全中心、综合意外险、IoT平台、MIUI天气、UI拨号与短信、应用分发、直流变频落地扇、小米、语音对讲、公交卡、消息推送、直流无刷电机、应用统计、弹性式触点连接器、银行卡安全险、剃须刀、箱包、数据连接线材、移动WiFi、笔记本本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法人:赵明路
注册资本:4074113.182万人民币
主营:通信技术、终端路由器、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ict(通信与信息)产品技术、云计算与数据中心产品设计开发销售服务、智能电视芯片、物联网、通信配套设备、通信站点机房基础设施、通信信息产品、电信网络解决方案、数字化人才学习与发展、路由器、通信终端产品设计开发生产采购、通信服务、移动电源、持工具和资源、信息与通信技术( ICT)解决方案、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机、电脑、手机充电器、充电器、服务器、生活服务、UPS电源、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云服务器、UPS不间断电源、数码配件、通信及协作类产品、通信设备、服务器及配套软硬件产品、通信网络、打印服务器、智能家居、手机软件、芯片、充电、手机通讯、网卡、手机配件、智能手表、笔记本、耳机、手机数码、便携计算机和配套件设计开发生产采购、无线数据产品、基础设施、通信电源、数据通信设备、销售服务、云服务、智能手环、无线通信设备、电脑配件、手机移动电源、智能终端、宽带多媒体设备、电源、ICT解决方案、ict在线学习、智能电视、基带芯片、终端设备、整机电脑、液晶电视、电信解决方案、充电数据线、广告服务、充电宝、OLED电视、通信机房、电视盒子、商务服务、传输网络、数据线、通信线缆、智能光伏业务产品、电梯物联网、互联网、能系统、智能IP摄像机、移动储能电池、闪充充电器、电子秤、无晶圆厂半导体、AI芯片组、CPU处理器、ICT服、光网络芯、智能机顶盒、智能音箱、IT软件、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