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

当你苦于职业倦怠,不妨问自己九个问题

来源:
哈佛商业评论
发布时间:2024-06-14
收藏收藏
分享
  • 复制链接
  • 微信扫一扫

职业倦怠不只是感到疲倦这么简单。当你觉得自己陷入职业倦怠了,就需要尽快找到导致自己倦怠的原因。原因可能综合了多个因素,一些因素或许可以由你控制,或者超出你的控制范围。无论如何,确定让你倦怠的因素是必要的第一步。

管理者和员工苦于职业倦怠已久,这不是什么秘密。

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很多,包括个人、组织、行业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一般而言,造成倦怠的并不是单独的某一个原因,而是一系列因素长期没有消解,最终造成倦怠。职业倦怠不只是感到疲倦这么简单。世界卫生组织对职业倦怠的定义有三个维度:长期感到自己被耗尽、个人效能感很低、与自己的工作心理距离疏远(通常还伴随着消极和犬儒主义)。

对这三个维度有影响的具体因素,每个人各自不同。可以思考以下反思性的问题,确定在各个维度造成自己倦怠的因素。针对这些问题,你或许能找到清晰的答案(可能是立刻想到答案,也可能要经过思考),但答案并不代表快速解决方案,而是解决问题的起点。一些因素或许可以由你控制,或者超出你的控制范围。无论如何,确定让你倦怠的因素是必要的第一步。

01 长期感到自己被耗尽

这种感觉不只是工作一星期或者一个忙碌的季度之后那种疲劳,而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过劳、没有定期足够的休息恢复造成的耗竭和疲惫感。如果你有这种感觉,可以想一想以下问题:

  • 对我来说最消耗、最有压力的一两件事是什么?
  • 是什么因素让我无法充分休息或者定期休息?
  • 我的工作或生活中缺少了什么让我能量充沛的因素?

职业倦怠造成的能量缺失,原因可能有很多种。比如为团队中表现不佳的人分担工作,而团队成员表现欠佳的问题长期未能妥善解决;或者是管理者乃至客户的期望不合理,需要调整。或许是完美主义、不愿寻求帮助或无法拒绝不合理的要求,导致你的工作超过了必要的范围,造成不必要的额外工作和压力。

同样,如果你会从合作或更具创造性的工作——或者练习——中获得能量,但工作或生活中没有这些能量来源,那么你的能量就不足以维持自己完成其他要求很高却不那么令人激动的工作。

02 个人效能感

如果你觉得自己像西西弗斯一样,每天在工作中推着同一块大石头上山,但只能看着它再滚下来,这种状况不仅会带来巨大的挫败感,还会大大削弱我们通过工作获得的成就感、生产力或意义。

要确定阻碍你获得效能感、造成不必要损耗的因素,考虑以下问题:

  • 我在哪里最没有效能感?
  • 最让我沮丧或者阻碍我的是什么?
  • 什么事情耗费我的精力超过正常程度?

这种效能感缺失的感觉可能是由于过多的繁文缛节造成的,繁文缛节拖慢进度,或者给简单的事情制造不必要的阻力。同样,一些团队或组织可能过于追求共识,导致决策和会议过多,在其实不需要所有人都同意的地方无限拖延。

例如,一家以前找我咨询的科技公司,员工说变化太多,他们根本感觉不到自己完成了什么——重点和目标不断变化,某个目标取得进展后被放弃,令他们的投入毫无意义。这就像是同一座山,让他们推不同的石头上去。

03 心理距离疏远

职业倦怠的最后一个特征是疏离,对工作有犬儒主义或消极的感受。虽然与工作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可能是健康的,让人可以客观地看待工作,不要让自己的身份认同与工作过度绑定,但职业倦怠的这种心理距离疏远更加明显,可能表现为反感乃至厌恶,与所有雇主和员工希望实现的投入感、成就感甚至对工作的自豪感背道而驰。

如果你发现自己对工作有这种心理疏离,想一想下面几个问题:

  • 让我感到消极或愤世嫉俗的是什么?
  • 工作中哪些我以前喜欢的部分现在不再喜欢了?
  • 这种转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原因何在?

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可能难以确定和表达,需要深入思考才能找到造成心理疏离感的原因。你可以参考自己对前面几个问题的回答。

归根结底,思考这九个问题可以帮助你发现核心问题,找到导致自己职业倦怠的原因。原因可能综合了多个因素,需要时间和一些循序渐进的改变才能完全解决,不是一次休假就能立刻解决的。注意防止职业倦怠是一回事,重新充电、找回对工作的投入感是另一回事。不过,这项练习可以作为起点,供你在尝试应对职业倦怠时参考,并且防止未来再度陷入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