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

晶泰科技:让新药发现模式向自动化智能研发转型

来源:
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4-06-27
收藏收藏
分享
  • 复制链接
  • 微信扫一扫

新华社上海6月26日电 题:晶泰科技:让新药发现模式向自动化智能研发转型

新华社记者胡洁菲

干湿结合的实验室内,科学家在二楼通风橱的玻璃上随手写下“灵机一动”的化学分子式,随即在电脑上“下命令”,位于一楼的机器人就开始了新一轮忙碌――取料、运输、加料、反应、监测、测试等一系列环节,就像炒菜一样便捷......这是位于晶泰科技AI机器人实验室内AI赋能新药研发的场景。

伴随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的发展,AI赋能传统行业正迈入新的窗口期。2015年创立的晶泰科技将量子物理、人工智能、机器人与大规模云计算相结合,实现对创新药物研发多个重要环节的降本增效,在药物发现、设计和药物晶型研究等领域探索出多项前沿技术。今年6月13日,晶泰科技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香港18C规则下特专科技企业上市第一股。

创新药研发一直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领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CEO马健说,在创新药研发领域,一直流传着一个“十年、十亿”的说法,也就是说,一款药物从研发到上市需要耗费十年以上时间、花费约需十亿元,如果能在早期靶点发现、分子设计、化合物合成等阶段形成助力,将极大缩短新药研发时间,同时降低各项成本。

此前,晶泰科技与正大天晴就高难度靶点共同开发抗肿瘤小分子新药,在晶泰科技AI机器人创新研发平台的助力下,仅用原计划50%的时间即达成重要里程碑,极大缩短了研发时间。

“我们的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在项目初期就能生成百万量级的虚拟分子,然后将百万量级分子快速收敛到几十个分子,从中挑选出10至20个分子用于合成与测试,帮助整个药物研发流程打开设计思路。”该项目的相关负责人说。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董事长谢承润表示,面临迫切的临床治疗需求,利用前沿技术提升新药研发效率,以新质生产力赋能药物研发,对于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晶泰科技AI+机器人实验室。新华社记者胡洁菲 摄

目前,致力于进一步解放“科学家的双手”,拓宽创新的边界,晶泰科技自主研发并搭建了以AI和机器人技术驱动的创新研发平台,让新药发现从“劳动密集型”的实验试错模式,向“计算密集型”“数据密集型”的自动化智能研发模式转型。

记者在现场看到,玻璃房内,机器人工作站集群排成整齐的方阵,在云端系统的指挥下,一台台灵巧的机械臂正在准确地操作试剂和粉末的称量、取样、配比,在多个视觉模块的监测下,完成一步步化学反应,整个过程由物流机器人进行串联并最终将成品运送到远处的货架上......

马健解释说,该平台以AI算法为“脑”,实现对药物分子关键物理、化学、药学性质准确而高效的筛选和设计;以实验机器人为“手”,在算法指导下完成高精度、无间断的实验操作与数据采集,并为模型训练和算法优化提供及时的数据反馈;以药物研发专家为智能药物研发的“眼”,为项目设定里程碑目标,并在关键的研发节点作出决策,保障交付。

由于晶泰科技的AI机器人实验室可实现7乘24小时不间断工作,实验机器人工作站可同时进行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反应,不仅能在成本、效率等方面得到显而易见的成果,还有助于积累更高质量的全过程实验数据,这些数据将持续“喂”给智能专有模型进行训练和迭代,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据三者间形成正向循环,人工智能也将更智能。

相比于ChatGPT、语音识别等通用型人工智能,垂直领域的智能化明显更为复杂。“垂直领域往往是‘一米宽,百米深’。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沉淀都离不开大量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马健说,目前,晶泰科技正基于这些数据,积极构建垂直领域模型,用新质生产力赋能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创新研发,逐步推动科研领域、产业领域向全面深入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迈进,并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探索更广阔的应用场景,让新质生产力在各传统领域发挥更大价值。

(责任编辑:欧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