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

背靠着广汽和蔚来的他,要扛不住了?

来源:
BTMT数据通
发布时间:2024-06-26
收藏收藏
分享
  • 复制链接
  • 微信扫一扫

近日,有多个视频平台曝出3名疑似广汽合创的员工在拉横幅维权:“合创汽车不退还员工跟投款”、“求广汽保护员工,合创汽车还我血汗钱”、“求珠江投管保护员工,合创汽车还我血汗钱”。

据《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报道,这些合创汽车的员工积极响应了公司推出的《员工强制跟投管理办法》。从2018年到2021年,他们分批参与了合创汽车的员工持股计划,累计投入金额超过1亿元,涉及员工50余人。当初,合创汽车承诺员工离职时可退还投资款。然而,当这些员工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公司时,却发现合创汽车因为资金问题,拒绝了他们的退跟投款要求。

随着合创汽车销量下滑、经营问题逐渐暴露,公司内部也开始了一系列动荡。去年7月,合创汽车启动裁员计划,许多员工因此失去了工作。今年3月,公司更是推出了全体员工“驻点帮扶计划”,要求员工下派到经销商门店卖车。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努力,也未能挽救合创汽车的颓势。

据内部员工爆料,合创汽车的高管已在内部发话,6月份只发放5月的基本工资,7月份的工资发放更是遥遥无期。这让原本就陷入困境的员工们更加雪上加霜。他们不仅要面对失业的压力,还要为自己的血汗钱而四处奔波。

合创汽车是曾经备受瞩目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如今或陷入了生存危机。它的在售车型包括合创A01、合创Z03、合创007、合创V09等四款车型,涵盖了中型轿车、紧凑型SUV、中型SUV以及中大型MPV市场。然而,尽管产品线丰富,但合创汽车的销量却并未跻身造车新势力的主流阵营。2023年,合创汽车累计销量仅为18559辆,相比于2022年还有所下滑。

合创汽车到底是谁?

合创汽车这家看似平凡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其来头可不小。

2018年,那时合创汽车还被称为“广汽蔚来”,由蔚来汽车广汽集团、湖北长江蔚来新能源产业发展基地合伙企业和广汽埃安共同出资,各持22.5%的股权,雄心勃勃地踏入了新能源汽车的赛道。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蔚来汽车的完全退出,广汽蔚来在2022年更名为合创汽车,这似乎是它命运转折的起点。

在更名后的合创汽车,产品线看似丰富,涵盖了轿车、SUV、MPV等多个细分市场,旗下车型包括合创007、合创A06、合创Z03和合创V09,价格区间从13万到44万元不等。但这样的产品线,却并未给合创汽车带来预期的销量增长。

事实上,合创汽车的销量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数据显示,2022年和2023年,其销量均未能突破2万辆的关口。这样的成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显然属于垫底的行列。为了提振销量,合创汽车采取了多种措施。去年,他们甚至宣布了一项令人咋舌的规定:体系内员工年内需销售一辆合创汽车。这种近乎强制性的销售策略,不仅让员工们倍感压力,也让人对合创汽车的市场前景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为了进一步刺激销量,合创汽车在今年3月再次推出了“驻点帮扶计划”,要求全体员工下到经销商门店协助销售工作。这一计划详细制定了激励和惩罚机制,但结果却令人失望。销量并未因此有所提升,反而让人们对合创汽车的营销策略产生了质疑。

销量问题的严重,也导致了合创汽车管理层的频繁变动。今年2月,联席总裁杜兰在入职仅一年后便离职。而据一位自称为“合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员工”的用户在求职招聘平台上透露,除了杜兰外,合创汽车的营销总监、销售副总经理、销售副总裁等管理层也在2023年年底接连离职。这样的“走马灯”式轮换,无疑给合创汽车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那么,合创汽车为何会陷入如此困境呢?有媒体观点认为,这与其品牌市场定位不清、产品力不足、品牌影响力不高以及高层管理人员频繁变动有关。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品牌和市场定位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合创汽车似乎并未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导致其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同时,其产品线虽然丰富,但并未能打造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这也让消费者对其产生了疑虑。

此外,高层管理人员的频繁变动也给合创汽车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在一个企业中,稳定的管理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然而,合创汽车的高层管理人员却频繁离职,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也让员工们对企业的未来产生了担忧。

如今,随着车市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强,以合创汽车为代表的销量规模小、资金链紧张的弱势品牌正面临生死考验。

合创汽车到底怎么了?

合创汽车似乎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这家曾经承载着无数期望的汽车品牌,如今却陷入了资金短缺、员工困境、售后服务受质疑等多重困境之中。

据报道,几年前,合创汽车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从2018年到2021年,有50余名员工积极响应,跟投金额超过1亿元。他们怀着对合创汽车的信任和期待,将自己的血汗钱投入其中。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一个残酷的打击。

合创汽车方面曾承诺,员工离职时可退还投资款。然而,由于资金问题,这一承诺如今却成了空头支票。员工们等待着退款,却等来了一次次的失望和拖延。更糟糕的是,就连他们的工资也无法按时发放。今年3月,合创汽车宣布全员卖车、将销量与岗位KPI挂钩,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提振销量。然而,这并未能改变合创汽车的困境。4月,有员工在社交平台上爆料称,3月只发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已经不再发放,到手工资直接少了三分之一。

一位已离职的合创员工表示,他们现在裁员没有赔偿,无法走正常被裁获赔的流程,只能主动离职。

资金短缺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员工的待遇,也影响到了合创汽车的售后服务。近一个月以来,频繁有车主通过公开渠道表示合创售后服务差、回应慢。有的车主表示,他们的押金已经超过半年时间仍未退还;有的车主在售后群中无人回应;还有的车主购车后至今未给安装充电桩。这些问题让车主们感到愤怒和失望,也或让合创汽车的品牌形象受到了严重损害。

然而,尽管合创汽车面临着如此多的困境,其业务却还在运营当中。销售端门店仍在营业,第三方平台显示合创汽车本月新增申请多项汽车专利。这似乎给合创汽车带来了一丝希望,但在这背后,却隐藏着更多的隐忧。

合创汽车旗下共有四款车型,涵盖轿车、SUV和MPV车型,价格区间覆盖十几万元至四十万元。然而,由于产品力不强、差异化不明显,合创汽车一直面临着销量低迷的问题。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市场销量不足2万辆。这样的销量成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显得尤为惨淡。

在管理方面,合创汽车也频繁更换高层管理者。去年以来,合创汽车主管业务的高层管理者频繁更换,高薪聘请原科大讯飞副总裁杜兰和原阿里巴巴汽车事业部总监顾万国担任联席总裁和副总裁。然而,这些高管的到来并未能改变合创汽车的困境。杜兰在任期间主抓营销工作,但合创的销量并未能因此提升。去年年底杜兰低调离开,原广汽乘用车副董事长张跃赛接手生产经营工作。然而,合创汽车仍未走出困境,今年前5个月合创汽车销量仅为4279辆。

合创汽车还能不能扛下去?

从公开数据来看,合创汽车已经连续两年销量低迷,累计销量不到2万辆,这个数字在竞争激烈的中国车市显得尤为刺眼。2022年,合创汽车累计销量为18941辆;到了2023年,销量更是下滑至18559辆。而在今年5月,合创汽车的销量更是只有可怜的196辆,相比4月少了566辆,这种断崖式的下滑让人不禁要问:合创汽车,你还能不能扛下去?

回顾合创汽车的过去,我们可以发现其经营困境并非一日之寒。去年下半年,合创汽车就已经开始出现了经营困难的迹象。为了应对困境,合创汽车启动了裁员计划,并向员工承诺凡是同意离职的人员可以马上跟进办理退股退款手续。

然而,这一承诺却成了一张空头支票。同意离职的员工按照流程递交了退股申请后,合创汽车方面却迟迟没有动静。截至今年6月21日,这些离职员工仍然未能收到任何关于股权退出的具体时间和推进流程的消息。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让员工们寒心,也让外界对合创汽车的信誉产生了严重质疑。

除了裁员和拖欠退股款外,合创汽车还采取了更为极端的措施来提振销量——要求“全员卖车”。这一政策不仅让销售岗位的员工倍感压力,就连一些行政岗位的员工也背上了销量指标。卖不出去车就意味着收入减少,这种压力让许多员工感到无法承受。而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并非合创汽车首次采取这种极端措施。去年,合创汽车就曾要求所有员工至少卖出去一辆汽车,这种“全员营销”的策略在业内引起了广泛争议。

然而,即便采取了如此极端的措施,合创汽车的销量仍然未能有所起色。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业内人士认为,合创汽车产品的最大问题是定位。目前合创共有四款车型在售,分别为中型轿车合创A06、紧凑型SUV合创Z03、中型SUV合创007以及去年上市的MPV车型合创V09,售价从十几万元至四十万元不等。然而,这些车型在市场上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业内人士指出,合创汽车的车型基本来自埃安“换壳”,二者差异不够明显。在消费者眼中,这些车型缺乏独特的卖点和吸引力,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此外,合创汽车的品牌知名度也相对较低。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品牌知名度往往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而合创汽车作为一个新兴品牌,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都远远不如一些大牌、老牌车企。这使得消费者在面临选择时,往往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更加知名和可靠的品牌。

我们可以看出合创汽车目前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销量低迷、经营困难、裁员拖欠退股款、产品定位模糊以及品牌知名度不足等问题交织在一起,让合创汽车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上,合创汽车能否扛下去?这仍然是一个未知数。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合创汽车需要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否则其未来堪忧。

相关企业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法人:曾庆洪
注册资本:303134.4616万人民币
主营:汽车整车、汽车研发、汽车销售与物流、汽车金融、乘用车、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设计、汽车物流、汽车保险、汽车租赁、汽车工业、商用车、汽车、摩托车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法人:秦力洪
注册资本:300000万美元
主营:新能源汽车、汽车销售服务、锂电池、电动智能汽车、智能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电动智能汽车产品、高性能智能电动汽车、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整车及相关零部件、智能电动汽车研发测试、能电动汽车、汽车、高性能电动车、蔚来汽车、智能电动中型跑车、测试分析、供应管理、售后服务管理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曾庆洪
注册资本:1023249.7472万人民币
主营:汽车制造、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电动汽车、品牌汽车、汽车零配件零、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电动摩托车、汽车零配件、汽车零件、汽车工业、新能源摩托车、SUV越野车、越野车、车辆、自行车、鬼火踏板车、踏板车、重型卡车、零部件、电瓶车、出行工具、客车、影音电器、底盘、整车、弯梁车、重卡、钻油、亚运车、骑式车、驱动桥、零部件研发、出行、商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