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

又花 7 亿买公司,张一鸣再战AI硬件

来源:
创业邦-原创
发布时间:2024-06-15
收藏收藏
分享
  • 复制链接
  • 微信扫一扫

作者丨赵晓晓

编辑丨关雎

题图丨作者拍摄

隐退两年之久的张一鸣,心思都放在了 AI 上。

这是字节跳动成立 12 年来,在信息平台和电商之外做出的新探索,也成为字节战略调整最多的一个阶段。

一位行业人士说,张一鸣会定期复盘 " 字节的 AI 做得怎样了 "。如果有新项目出现," 他会重点关注 "。

一个月前,字节花了 5000 万美元收购了新锐电子消费品牌 Oladance,后者成立于 2019 年,创始人是耳机厂商 BOSE 前高管李浩乾。Oladance 的亮点在于自研的全开放听音 OWS 技术( ( Open Wearable Stereo ) ,它让耳机实现了不入耳,无感佩戴,还能享受音响级声效。

Oladance 有两笔融资,投资方有蓝驰创投、黑蚁资本、蜂巧资本等。其中一位投资人评价 Oladance," 发掘了耳机创新型交互的新玩法。"

字节收购 Oladance,是看到了可穿戴设备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潜力。

一位前美元基金投资人说," 还是 AI 硬件的故事。" 过去在行业里,字节被冠上 " 没有做硬件的基因。" 比如过去重金收购的锤子手机和 Pico,项目都暂停了。

这次不同,耳机是比头显更接近可穿戴设备的最终形态之一,因为访问简单、传递信息能力强、重量轻、便携。" 在 AI 硬件里,AI 耳机是被看好的一个赛道。" 上述美元基金投资人说。

有员工透露,字节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探索手持类 AI 硬件设备的团队,高管层对这一项目高度重视,该项目也被拉入张一鸣重点关注的项目名单里。

这将再次证明字节在硬件探索上的成功与否。

把音响戴在耳朵上

耳机这个行业太久没有新故事了,在 Bose 待了多年的李浩乾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太多问题,除了佩戴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外,最重要的,他认为人不应该被封闭起来," 与世隔绝。"

" 耳机的未来是开放式的。" 李浩乾在一篇自述创业的文章里说,他判断未来几年,现有的耳机可能都会被取代,无论是头戴式的、入耳式的,还是骨传导,都应该消失。

所以他在 2019 年辞职,联合多位 Bose 工程师成立了 Oladance,用音响理念做耳机。初衷是,用新的技术和设备突破现有耳机构造,找到智能终端形态,让人在能兼顾效率的同时跟忽视已久的身边世界,重新连接。

芯片性能增强、算力提升、AI 持续发展,叠加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让很多人得以在细分赛道找到新机会。比如觉得手机行业极度无聊跑到英国创业的裴宇,做出了一款极具美感的手机,其耳机也接入了 ChatGPT。专业运动耳机韶音 10 年前就开创了骨传导运动耳机。

李浩乾探索的新路径是空气传导,即通过外挂式耳机的形态,依靠空气传导传输声音。对产品和技术的重新理解,团队在行业内定义了一个新概念—— OWS(Open Wearable Stereo,开放式穿戴立体声)。

简单理解就是音响外挂,全开放,不入耳,无感佩戴。技术核心点在于,把音响缩小并高度集成化,在耳机里集成一个家庭影院。再通过自研的算法技术,解决了漏音、佩戴舒适度、过滤低中频噪音等关键痛点。

2021 年,团队发布了全球第一个 OWS 产品—— OWS 开放式耳机,实现了李浩乾对产品的所有期待:无感佩戴、不入耳、音响级声效、体积小、超长续航。OWS 1 还是业界第一款搭载了音响级公放芯片的耳机。

Oladance 目前的产品有 OWS Pro 系列和 OWS2,价格在 999-1599 之间," 我们的产品比苹果卖的还贵。" 李浩乾曾公开说。

公司从成立就出海,通过众筹,Oladance 已经卖到全球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泰国、西班牙、美国等。

Oladance 站在了最好的时代,运动场景需求在快速增长,中国完整的产业链、成熟的制造业优势,技术从工业、生物技术等领域外溢到消费端应用,带来的是成本下行、更大的竞争优势。

在 Oladance 的投资人看来,开放式耳机是比入耳式耳机更具想象力的市场。根据 IDC 等机构的调查,开放式耳机市增长率在 2021 年至 2022 年是 50%,去年在 33%,有下降但整体保持增长。TWS 耳机市场增长率则从 2021 年的 70% 将至去年的 8%。

被字节收购前,李浩乾预计,2024 年公司营收将超 10 亿元。

字节再攻 AI+ 硬件

智能穿戴设备一直是字节重要的战略布局方向,去年又确立了新的战略计划,即探索人工智能,包括 "AI+ 硬件 "。

Oladance 有技术、有人才,上述投资人评价团队," 有持续打造爆款产品的实战手感积累 ",且 Oladance 已经把市场打开。好标的还体现在,耳机是 AI+ 硬件的最终形态之一。

被誉为普适计算之父的 Mark Weiser 曾提出过一个关于个人计算设备尺度的预言:个人计算设备至少应该有四个尺度:一面墙、一张桌子、一只手和 Wearable Device(可穿戴设备),前三者分别对应投影、笔记本电脑、手机。

剩下的可穿戴设备的最终形态,近两年一直被行业探索、验证。行业的评判标准是:访问设备的难易程度、压缩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还有重量。

"AI 耳机被认为是 AI 可穿戴设备中的重要垂类。" 上述美元基金投资人说," 耳机天然具备智能助手的场景。"

Nothing 创始人裴宇在 BEYOND 展会上分享了一个观点,他不认可在 AI 时代去发明一个新的硬件,大多数创业公司做的 AI 硬件都过早。在裴宇看来,手机和耳机就是最好的硬件,前者全球年销量是 10 亿台,后者在 3 亿副。" 何况我们就两个兜,没有空间再把其他设备放到兜里。"

Meta 首席执行官马克 · 扎克伯格、OpenAI 首席执行官山姆 · 奥特曼、苹果都在探索 AI 耳机,他们的一致想法是在耳机里加上摄像头。

对字节来说,做耳机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开发可穿戴设备。字节的优势是算法,弱势是硬件开发。

比如 2019 年收购的锤子手机,一年后宣布停掉手机品类研发。2021 年,字节 90 亿元收购头显厂商 Pico,不到两年,Pico 各业务部门被分拆、裁员,只保留了部分硬件研发人员。

大语言模型之后,AI 就开始以不同形态出现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溢出的技术被各大科技公司或创业者用来开发 AI 可穿戴设备。没人能说清 AI 硬件到底是什么形态,但谁都不想错过这次机会。

今年 AI 硬件领域,大火的两家公司是美国可穿戴设备研发商业 Humane,以及前百度高管吕骋创办的 Rabbit。前者推出了 AI Pin,用户可通过语音操控各种功能,也能将画面投影到手上。后者推出了 R1,卖点是用语音来操控各种 App。

据媒体报道,收购 Oladance 后,字节在内部成立了两条产品线来探索 AI 硬件,一条代号为 "D 线 ",负责人为李浩乾,专注于开发 AI 可穿戴设备。另一条 "O 线 " 是一个跨组织团队,与字节的 AI 应用团队 Flow 合作,探索手持类 AI 硬件设备。

有消息人士说,张一鸣很重视这个项目。再次全新试水 AI 硬件研发,意味着从产品形态到交互方式、内容获取方式,都要有大变革。

加码 AI

现在人工智能是字节跳动新的探索方向,围绕这一战略,字节有过两次比较大的调整。

一次是去年 11 月,游戏业务板块朝夕光年和 VR 业务 Pico 裁员、调岗,原本的六大业务板块缩减至四个,即抖音、TikTok、火山引擎、飞书,前两个是其最核心的内容业务,后两个是字节自己需要的基础设施。

调整后,字节集中资源全力投入人工智能。在这之前的两个月,CEO 梁汝波的 OKR 里多次强调要探索 AI 业务,将调整公司组织以迎合 AI 战略。

另一次是在今年 2 月,抖音集团 CEO 张楠转岗剪映,负责视频编辑软件的发展。转岗信中,梁汝波提到,"AI 技术对内容创作会有很大的颠覆,甚至会产生新的创作平台。"

梁汝波在 2024 年初的全员会上曾反思,字节在迎合这波 AI 热潮上略显迟钝,直到 2023 年才开始讨论 GPT。他对比的是业内做得比较好的大模型创业公司," 他们都是在 2018 年至 2021 年创立的。"

在早年,字节就一直强调其是一家 AI 公司," 今日头条本来就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 在 2017 年的一次 CEO 面对面上,技术负责人杨震原回答员工提问时说。

当时,字节已经有一些 AI 产品,比如推荐、抖音的 AR 效果、头条号自动生成封面、时光相册和东方 IC 对图片的筛选功能等。2020 年 GPT-3 发布后,字节也训练了一个数十亿参数的生成式语言大模型,当时判断没有商业化可能性,项目很快停掉。

直到去年 ChatGPT 爆火后,才重新激起张一鸣对 AI 的重视。他熬夜看 OpenAI 的一系列论文,跟内部同事分享自己的 AI 学习心得。这也是张一鸣创业 12 年来,很少再出现的亢奋和激情。

去年字节重新加码 AI 后,一下子成立了好几条业务线。

去年 2 月,字节部署了代号为 "seed" 的团队,专注于模型层。到年底,字节组建 Flow 部门,专注 AI 大模型的应用研发。在应用层,还有代号为 Ocean 的团队。

今年 4 月,字节提拔了 AI 部门的负责人,由朱文佳整体负责字节 AI 业务,向梁汝波汇报。目前字节内部有多支团队参与 AI 创新,发力方向包括视觉、文字等领域的三个大模型。

推进一年多,字节在应用层发布了豆包(海外版为 Cici)和话炉,连接层有扣子(海外版为 Coze),在基础设施层发布了云雀大模型。

今年前三个月,豆包日活跃用户数量超过百度文心一言,成为市场第一。Coze 的日活跃用户数量已达百万级别。云雀大模型目前在 GPT3.6-3.7 的水平,字节内部曾预期今年会达到 GPT4.0 水平。

此前裁撤掉的大力教育业务,如今也有了新进展,其团队在 2019 年发布的 AI 教培应用 Gauth,在过去两个月登顶过 AppStore 美国教育类免费榜。字节目前还在招聘 Gauth 美国市场的运营人员,年薪 8.4 万至 18 万美元。

全球科技公司都在奋力探索 AI,字节跳动起步晚,但投入快,去年春节后,字节向英伟达订购了超过 10 亿美元的 GPU。目前在中国互联网巨头里,字节是储备 AI 算力最多的公司。

过去十几年,字节跳动快速成长在一个确定性的趋势里,今日头条抓住了算法驱动的信息流内容消费,抖音抓住了内容消费从图文向视频的转变。今天的 AI 没有那么清晰,没人能说清未来 AI 会是什么样子,字节也只能摸着石头,慢慢过河。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editor@cyzone.cn。

相关企业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法人:崔珊珊
注册资本:4520万美元
主营:搜索平台、大数据服务、电子地图、影视软件、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平台、音乐软件、游戏、短视频平台、新闻资讯、消费电子、云服务、网页建设、互联网综合、蓝牙音箱、智能音箱、音箱、WIFI音箱、家用音箱、USB路由器、人工智能平台、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