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科技强“芯”绘就农业新“丰”景

来源:
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4-04-17
收藏收藏
分享
  • 复制链接
  • 微信扫一扫

新华社银川4月16日电 题:宁夏贺兰:科技强“芯”绘就农业新“丰”景

新华社记者苏醒

蔬菜大棚中种植的小番茄。新华社记者苏醒 摄

春暖塞上,万物复苏。贺兰山下的宁夏平原,育种人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宁夏巨丰种苗有限责任公司科研主管付金军刚刚结束南繁育种工作,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回到北方。

育种试验田里,付金军正蹲着观察番茄出苗情况。“育种是一个层层筛选、优中选优的过程,需要一代代不断种植、分离、纯化,经过多轮淘汰后才能得到优质稳定的种子。”付金军说。

贺兰县地处宁夏引黄灌溉核心区,地势平坦、光照充足、灌溉条件好,蔬菜产业已成为贺兰县农业产业的支柱,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5万余亩,蔬菜年产量超60万吨。近年来,贺兰县强化科技投入,以种业强“芯”带动蔬菜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穿过风淋室,走进巨丰种苗的“植物工厂”,番茄苗正在人工智能调控的26°C适宜温度下舒展藤蔓、充分吸收养分,紫色的灯光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适宜的光照。与传统的蔬菜大棚不同,“植物工厂”如同一座标准化的厂房,由计算机按照植物苗期、开花期、结果期等不同生长过程对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

公司副总经理冯玺介绍,以育种为例,传统育种方式周期长,算上南繁育种加代,一年最多能繁育2代,培育一个新的优良种质需要经过多代繁育,通常历经几年甚至十年以上。而植物工厂不受季节、空间和气候条件的约束,通过针对性调控环境与营养要素,显著提升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诱导早期开花和促进作物快速生长,每年可收获4代-5代,大幅缩短作物生育周期,实现“快速育种”。

科研人员正在开展分子检测实验。新华社记者 苏醒 摄

在巨丰种苗的办公楼内,分子标记实验室、种质资源库等功能区和专业的研究设备为种质资源的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司每年研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25%,自主研发的20多个畅销品种不仅销售到全国各地,部分还出口到国外。”冯玺说。

巨丰种苗是贺兰县种业科技强“芯”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贺兰县实施种子“芯片”工程,支持企业建立种质资源库、种子检验分子标记实验室、新品种展示示范园区等,并依托龙头企业开展太空育种等关键技术研发。目前,已培育出番茄、辣椒、白菜等9大类3000多个品种,蔬菜良种覆盖率达100%。

当前,贺兰县正持续通过“链”上发力,推动蔬菜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依托25万余亩蔬菜种植面积,贺兰县建成了15个农产品分拣物流中心、54家田头冷藏保鲜市场、8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36家预制菜生产企业,实现了从“菜园子”到“菜盘子”的全产业链发展。

科技赋能也让农户从土地中获取的收益越来越高。在贺兰县金贵镇雄英村,一座座蔬菜大棚鳞次栉比,“90后”种植户汪楠投身农业已有10个年头。“针对本地市场培育的番茄品种果型漂亮、口感好,是我们种植户的首选,较以前的品种每亩可增收2000元。”汪楠说。

种植户汪楠正在整理番茄的藤蔓。新华社记者苏醒 摄

“不仅本村人种,外地人也来我们这里种蔬菜。”贺兰县立岗镇金星村党支部书记朱才说:“目前,村子里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农户都在种番茄,全村的番茄种植面积已达2000多亩,企业带动、种植户参与的经营模式已经形成。”

进入4月中下旬,金星村的露地番茄即将进入定值期。平整土地、起垄、覆膜......田野里,大型农机的“突突”声此起彼伏,伴随着工人的欢笑声,春耕“交响曲”正在田间奏响。

(责任编辑:欧云海)

相关企业
宁夏巨丰种苗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李娟
注册资本:530万人民币
主营:农作物新品种、豇豆种子、谷物种子、豆类种子、叶菜类种子、甘蓝种子、西瓜种子、甜糯玉米种子、芹菜种子、菠菜种子、黄瓜种子、西葫芦种子、番茄种子、农作物优良种子、玉米种子、瓜类蔬菜种子、茄果类种子、茼蒿种子、辣椒种子、蔬菜种子、根茎蔬菜种子、长豇豆种子、农作物种子、根菜类、番茄、叶菜类、胡萝卜、豆类蔬菜种子、菜豆种子、胡萝卜种子、农业新品种、白菜种子、玉米、种子、大白菜、小番茄、小白菜种子、植物新品种、萝卜种子、架豆种子、豆类、辣椒、施肥机械、香菜种子、粉果番茄、菜花种子、普通白菜、白菜、种子业、口感番茄、农作物新品种科研开发、专用玉米、萝卜、蔬菜新品种试验、种子种苗培育活动、番茄新品种推介会、瓜菜新品种博览会、番茄种植大棚、鲜食玉米、种苗、糯玉米、反季节萝卜、番茄种子脱毛机、白菜类、蔬菜及其制品、番茄种子提取器、西甜瓜、蔬菜、菠菜、菜豆、线椒、西瓜、干椒、黄瓜、茄子、西葫芦、农、林、牧、渔专用机械、花椰菜、瓜菜、甘蓝类、南瓜、特菜、甜瓜、椒